羌塘盆地隆鄂尼区块曲色组烃源岩生物降解情况研究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它位于羌塘地块,夹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之间,岩石圈厚度100km左右,是以前寒武纪地层为基底的古老地质体,具有双层基底和沉积盖层组合.根据王剑等对羌塘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划分方案,整个羌塘盆地内的中、新生代地层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四个地层分区,即:若拉岗日地层分区、北羌塘地层分区、南羌塘地层分区和改则-东巧地层分区.研究区隶属于南羌塘地层分区,该地层分区以中央隆起带为界线与北侧的北羌塘拗陷遥相呼应,以发育未经变质的中、新生代地层为特征,尤以侏罗系广泛分布为典型.季长军对南羌塘坳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认为该区发育的布曲组古油藏带的油源应为曲色组油页岩系或相当层位黑色页岩系。本文就来自中侏罗统曲色组编号DT-0019 s等的8个烃源岩样品(岩性主要以页岩和泥页岩为主)进行了一系列的地化分析,并结合前人提出的可以衡量生物降解程度的地球化学参数,对该区曲色组不同样品的生物降解程度进行了研究。
油气资源 烃源岩 生物降解 地球化学参数
李梦茹 唐友军 季长军 王霆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省武汉市,430100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47-48
2017-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