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庆油田华庆地区原油密度与族组分关系分析

长庆油田华庆地区位于鄂尔多斯沉积盆地陕北斜坡南部,具低孔、超低渗储层,其原油密度低、粘度低、凝点高.单井采油水样共31瓶,采出液初始为极少见的金黄/卵黄色,见光和空气后,迅速呈墨绿色,而静置后部分原油又分层显色,据此将本区原油分为两种:一种原油未分层,大多黑色/墨绿色(原油Ⅰ,10瓶);另一种明显分层,上层多为墨绿色(原油Ⅱ),下层为浅黄/深棕色(原油Ⅲ),共21瓶,下部为水层.本文初步探讨这种特殊颜色变化的原油性质,且其可能包含油藏微生物生长代谢和生物多样性(李磊等,2016).原油密度与族组分百分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原油Ⅰ和Ⅱ(图2a-d)与原油Ⅲ的密度都随着饱和烃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芳烃、非烃、沥青质的含量增加而升高。原油Ⅲ的密度一族组分相关系数要大于原油Ⅰ和Ⅱ的相关系数,可能是由于原油I和II密度变化较小(Ap=0.021)而原油Ⅲ密度变化较大(Ap=0.169)导致。综上,长庆油田华庆地区特殊金黄/卵黄采出液中原油存在两中基本类型:一类为墨绿色,密度较小,饱和烃含量相对较高而非烃、沥青质含量相对较低;另一类为浅黄/深棕色,密度较大,饱和烃含量相对较低而非烃、沥青质含量相对较高。该地区原油密度与饱和烃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芳烃、非烃、沥青质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微生物以不同类型原油为碳源,因此该地区不同原油类型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

石油勘探 原油密度 微生物多样性 丰度指标 颜色变化

刘源 万云洋 李磊 穆红梅 武旻 熊驷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278-279

2017-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