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气源对比及勘探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风化壳及盐下中、下成藏组合,近年的勘探展示出万亿方大气区规模,然而对下古生界气源的认识至今仍存在分歧.早先有学者认为马家沟组团速安艳艳有机质丰度低,不具备大量生气的条件,气源来自上古煤系烃源岩,为上古煤系气倒灌及侧向运聚成藏;也有学者认为气源为上古煤型气与下古油型气的混合,但下古气源及混源比例不明确;此外少数学者认为气源为下古碳酸盐岩,属于油型气.气源不明确会严重影响下步勘探决策的制定,因此亟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切入点,以生烃与同位素动力学模拟为手段,地化与地质相结合进行了气源对比研究,风化壳储层中,煤成气气源贡献达到80%,因此风化壳储层的下步有利勘探方向为煤成气气源供给侧;而在中东部奥陶系盐下,煤成气与下古油型气对气藏均具有较大贡献(60%:40%),马五中下段较大面积发育的有效烃源岩为气藏提供充足的气源保证,因此盐下勘探中应兼顾两套烃源岩制定勘探决策,盐下下步的有利勘探方向为近煤成气供给侧的马五中下段烃源岩生烃灶地带。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气源差异 资源勘探

马卫 张春林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7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288-288

2017-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