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珠江口盆地超深水区含烃CO2气藏形成机理

随着世界范围内深水油气勘探的不断突破,油气勘探的步伐也不断向水深超过1500m的超深水区迈进,荔湾凹陷和白云凹陷南部作为珠江口盆地东部超深水勘探的前沿地区,其勘探潜力也备受勘探家关注.荔湾凹陷地处珠江口盆地南缘,紧邻南海西北次海盆,发育于相对薄弱的洋陆过渡壳部位,构造演化以断坳作用为主,并伴随大规模的底辟活动,文昌期最大沉积厚度超过4000米;恩平期底辟构造影响扩大,出现大面积的剥蚀,沉积厚度普遍较薄,最大厚度约1100m,主体为海相或海侵沉积背景.白云凹陷则为珠江口盆地面积最大、最深的凹陷,主要发育三套烃源岩,即文昌组、恩平组陆相烃源岩和珠海组海相烃源岩.本研究在充分考虑荔湾凹陷与白云南洼地质背景,周边井原油陆源输入特征与国内外海相及陆相成因油气特征基础上,对该井油气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厘清了烃类来源的生烃洼陷及主力烃源岩品质与沉积背景,初步探讨该区CO2气藏形成机理,并对荔湾凹陷与白云南洼勘探潜力进行评价,这对于珠江口盆地(东部)超深水区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二氧化碳气藏 地质构造 沉积环境 烃源岩

陈聪 朱俊章 翟普强 马宁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南海东部石油研究院,深圳市,518054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422-422

2017-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