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美国Eagle Ford下段含硫芳烃化合物的分布及其热演化特征

含硫芳烃化合物在原油和烃源岩中均广泛分布,包括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苯并萘并噻吩(BNT)等及其同系物.其中,原油和烃源岩中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是最常见的含硫芳烃化合物.美国Eagle Ford下段低成熟富硫泥灰岩中含有丰富的含硫芳烃化合物,其中在芳烃馏分中可以占98%以上,可以说芳烃馏分中基本都是含硫化合物,尤其是烷基苯并噻吩最为丰富。因此可以作为BTs随热成熟度增加向DBTs转化具体步骤研究的理想样品。通过对样品抽提物以及一组封闭体系下加水热模拟实验(250℃-550℃)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样品芳烃馏分中烷基苯并噻吩最为丰富,其中六个甲基取代(可以是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等的组合)含量最高。含硫化合物的广泛分布说明有机质发生了强烈的硫化反应。(2)由于C-S较C-C更容易断裂,所以在干酪根裂解过程中含硫化合物较不含硫化合物优先大量生成,从而导致 DBT/P比值增加;随着热成熟度的增高一方面不含硫化合物开始大量生成,另一方面饱和烃开始环化、芳构化形成大量芳香烃包括P,从而导致DBT/P比值减小。(3) 500℃以前药的含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500℃以后开始大量存在。由于药与DBT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所以本研究认为,一定成熟度作用下,硫药会脱硫产生药。(4)烷基苯并曝吩在400℃以前或者说生油窗范围内基本稳定存在,400℃以后开始一方面通过环化和芳构化作用向DBTs和BNTs转化另一方面通过长链烷基热裂解作用向低烷化度苯并曝吩转化。基于此,将C1-3-BTs/C4+-BTs的比值作为热成熟度参数,并且与MDR参数呈线性关系,相关性很好R2= 0.97。

富硫泥灰岩 含硫芳烃化合物 分布规律 热演化特征

高文强 马素萍 夏燕青 田春桃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853-854

2017-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