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晚古生代主要煤系形成天然气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2013年底,中国一共发现了与上述晚古生代煤系或偏腐殖型烃源岩相关的气田20余个,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在分析以上四个盆地375个气样的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氦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些天然气的成因来源与经历的次生改造作用。这些与晚古生代煤系有关的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和四川盆地的天然气有相当部分油型气的贡献。前者来自奥陶系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后者来自二叠系龙潭组海相泥岩。大部分天然气的成熟度分布在1.0-2.5%Ro,是气源岩在成熟一高成熟阶段的产物。重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受成熟度的影响不明显,可以作为区分油型气和煤型气的有效指标。渤海湾盆地理海气田和四川盆地高含量硫化氢是TSR作用形成的,其引起了乙烷碳同位素组成一定程度的分馏,但对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并不明显。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和渤海湾盆地理海气田的CO2主要为碳酸盐热解成因,其他地区主要为有机质热解成因。TSR作用对四川盆地和理海气田的CO2也有一定的贡献。

煤系天然气 碳同位素 物源分析 次生改造作用 晚古生代

龚德瑜 戴金星 卫延召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中国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857-857

2017-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