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负离子ESI FT-ICR MS分析的两种沉积环境成熟阶段早期页岩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组成与分布

本文采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结合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对中国四川二叠系大隆组海相页岩和准噶尔二叠系芦草沟组湖相页岩抽提物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物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有机杂原子类型的研究,发现大隆组海相泥页岩以梭酸类化合物为主,且其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可能为海洋浮游植物;芦草沟组湖相泥页岩样品则以毗咯类化合物为主,且其中的二苯并咔哇含量最高,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可能为低等水生生物和浮游微观藻类。表明了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可以很好地分析、判断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等信息。

油页岩 极性大分子化合物 矿物组成 分布规律 沉积环境

柯昌炜 徐耀辉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100;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武汉,434100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972-973

2017-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