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构建新常态下耕地生态文明的思路建议--以山西省为例

研究目的:探讨保护耕地面临的生态系统建设问题,提出构建新常态下耕地生态文明的思路建议.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耕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耕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以及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分级”和”梯级利用”.要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产业化”,探索建立耕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耕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审计制度;建立耕地生态资产负债表并每年开展评估;建立多元化耕地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建立碳排放、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总量控制激励制度;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预警机制;构建更加均衡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损害评估制度;建立区域耕地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制度刚性,让制度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让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化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研究结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耕地轮作休耕改革等试点,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区域耕地 环境形势 生态文明建设 补偿机制

马巨革 汤明玉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太原 030024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北京 100054

国内会议

2017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宁波

中文

193-199

2017-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