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数字化穿支皮瓣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目的:探索数字化穿支皮瓣皮动脉血供,建立穿支皮瓣血管的数字化模型,为术前血管体表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标本分别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氧化铅水凝胶及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混合填充剂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X线、CT扫描获取标本灌注前后及剥离皮肤序列图像数据,运用Mimics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各部重要结构进行血管三维立体重建及穿支皮瓣的显示. 结果:标本经X线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动脉成像,利用Mimics17.0重建了骨骼、血管、皮肤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头面部、躯干、四肢及手足等部位主要穿支皮瓣皮动脉的来源及其供血皮瓣的形态、分布范围、毗邻关系,该模型可任意方向旋转观察. 结论:以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及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混合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可使X线摄影及CT扫描在标本上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影像,并以此设计不同类型的皮瓣,有利于穿支皮瓣的发掘、血供评估,为数字化穿支皮瓣提供理想的技术支持.

穿支皮瓣 解剖学 三维重建 皮动脉血供 血管体表定位 数字化模型

郭东铭 谢巍 谭建国 李素云 周小兵

南华大学人体形态中心,湖南衡阳421001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江西九江

中文

1-3,5

201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