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颅顶区矢状缝观测考察

目的:为了探索颅骨矢状缝的形成、结构与临床应用关系.材料来源于解剖教学标本库41具整颅,所有标本均已清理干净,是脱脂后的枯骨,其结构标志清晰可辨. 方法:主要针对矢状缝进行体质观测考察. 结果:非测量性观察,发现波形13例占31.71%(44.80±2.58%),融合型8例占19.51%(31.90±2.42%),直型1例占2.43%(15.70±1.89%),齿型19例占46.34%(7.60±1.37%).用窄形专业软尺对矢状缝前囟点和人字点间弧长进行测量统计,发现最长的为142.00mm,最短的为10.00mm.,均值为(mm)124.10(120.18±13.4). 结论:本次考察结果分析,矢状缝外形分类中波形、融合型、直型的比例低于常数,而齿型则高于常数,考察还发现2例缝间骨;测量统计数据趋于正常数值.考察有意义.
成人颅顶区 颅骨连结 矢状缝
何英姿 林素华 于晋平 李春婷 徐湘江 罗文奇 吴长初
长沙医学院,长沙410219
国内会议
江西九江
中文
89-90
201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