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颅内外矢状缝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测颅骨矢状缝的颅内缝及颅外缝弧长、形态、愈合程度,为临床外科手术及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软皮尺测量矢状缝弧长;将颅内、外矢状缝分为四段:人字点段、顶孔段、顶骨段、前囟段,对颅内、外矢状缝形态、愈合程度进行非测量性观察.结果:颅骨矢状缝弧长为(127.30±13.20)mm,颅内、外矢状缝及矢状缝不同部位的形态各异,愈合程度不一致,呈现不均一性.结论:通过对颅内、外矢状缝的形态研究,认为颅内、外矢状缝各段具有个高度特异性,同一颅缝不同部位其构型也大不相同.

颅内矢状缝 颅外矢状缝 解剖学

陈聪 赖育鹏 童璐 房源 孙建永

长沙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长沙410219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江西九江

中文

93-94

201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