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小组合作的”名”与”实”--基于E大学教育学部本科生合作学习的案例研究
目前,小组合作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小组合作却频频出现”划水”、”搭便车”等问题.本文通过对E大学教育学部8名本科生和4位教师的深入访谈,从合作起点、合作进程和合作终端三个方面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呈现了四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合作小组错综复杂的合作过程.研究发现,在合作初始阶段,教师缺乏合理的任务设计,致使小组作业呈现简单化特征;而在整个合作进程中,教师、组长和组员形成了”铁三角”,角色期待、人情关系、个人需要贯穿始终;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往往重视结果和整体,忽视过程和个体.态度和能力成为组员之间相互评价的两大标准.总之,教师在合作起点、合作进程这两个环节中是否缺位,在合作终端这个环节中是否错位,是影响合作进展好坏的关键原因.而任务设计、小组建设、过程干预及评价方式是影响小组合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需完善合作学习的事前设计,包括学习设计、合作设计、评价方式设计等,还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教授社交技能等方式对合作过程进行适度干预.
高等院校 小组合作 教学设计 评价指标
彭小培 彭筱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21
2017-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