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比较研究
目的:局灶性脑缺血,在世界各地仍然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已被广泛用于脑梗死治疗研究的一种间充质干细胞,而近几年才受关注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stem cells,ADMSC)与BMSC相比,在多个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很有希望成为脑梗死治疗的更优选择.尽管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直接比较了异体BMSC、自体BMSC对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但迄今未见直接的比较研究探讨脂肪源自体、异体ADMSC在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差别. 方法: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自体(Lewis源自体)、异体(BN源异体)ADMSC移植入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Lewis大鼠模型(MCAO)后,在迁移、存活、凋亡、分化、神经功能改善等方面有何不同,并探讨相关机制. 结果:(1)表达EGFP的慢病毒追踪移植细胞,TUNEL检测结果显示,移植1天后梗死区附近的脑组织中发生凋亡的异体ADMSC的数量约为自体ADMSC的3.19倍(P<0.01);(2)移植1、7天后,自体ADMSC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异体ADMSC(P<0.01),且迁移范围较广;移植28天后仍可见自体ADMSC存活(3.35±0.16%),多分布于海马区,而皮质损伤区较少,并且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存活的自体ADMSC中有8.73±0.92%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GFAP+),2.14±0.69%分化为神经元.然而此时并未见存活的异体ADMSC;(3)移植后14天、28天的行为学测评结果显示:自体ADMSC治疗组比异体ADMSC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mNSS评分下降更多以及转子杆测试中保持在转轴上运动的时间更长.(4)TTC染色结果显示,移植后28天与MCAO模型对照组(34.69±1.84%)比较,自体ADMSC治疗(24.35±2.14%)比异体ADMSC治疗(28.22±2.38%)更能显著减少相对梗死体积,且这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自体ADMSC对MCAO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异体ADMSC.这很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不利于异体ADMSC存活有关.此外,移植的自体ADMSC除了像异体ADMSC发挥旁分泌生长因子的作用外还发挥了一定的细胞替代效应.明确了自体ADMSC治疗MCAO模型大鼠的优越性并分析其机制,可为确立一种方便且更安全有效的移植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及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局灶性脑缺血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自体移植 异体移植 疗效评估
张雨 汤文燕 苏学文 汪兆艳 王倩 杨印祥 屈素清 栾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儿科 北京100049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18-137
2017-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