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善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循环、保护神经及预防并发症等,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留置胃管是溶栓后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留置尿管是溶栓后泌尿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溶栓后24小时内留置管路出血风险较高,因此溶栓患者要避免在溶栓24小时内进行留置管路的护理操作,以及所有与管路相关的避免出血的措施都要落实到位。高龄、血压、NIHSS评分高、ADL评分低、抗凝、抗血小板用药等因素,也与溶栓后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可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减少溶栓后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还有相关很多因素分析的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消化道出血 泌尿道出血
常红 王晓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62-363
2017-06-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