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和PKP治疗Kümmell病
Kümmell病1891(1895)年首次提出满足3个条件即可诊断:轻微脊柱外伤史、数月-数年无症状期、疼痛伴进行性脊柱后凸畸形。发病机制为椎体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台、椎体内假关节形成、椎体内力学改变、与邻近椎间盘积气有关、其它因素。目前尚无特异性影像学诊断标准,后期出现迟发性椎体塌陷性骨折和脊柱后凸畸形,最佳诊断依据是发病过程中系列x线检查.即最初检查阴性发展至椎体塌陷的动态检查结果最具特征性的征象是椎体内真空现象。非手术治疗常常无效,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Kümmell病 发病机制 影像诊断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姚啸生 智猛 戚晓楠 孙广江 王一品 刘歆 李洪久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骨一科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2017上海国际疼痛康复高峰论坛
上海
中文
74-80
2017-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