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可达性对房价影响的差异性分析--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轨道交通通过改变周边土地的空间可达性对房价产生影响.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距离度量的方法,分别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以及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的就业岗位数为权重,建立基于轨道交通的空间可达性指标.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空间可达性与房价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微观层面上,较高的空间可达性是地区产生房价多样性的基本条件;在宏观层面上,空间可达性对房价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残差分析,建立判断空间可达性是否为区域发展瓶颈的方法,以此可以预判新增轨道交通以引导区域串珠式发展的效果,避免在边际增值效应小的地区进行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
房地产价格 城市轨道交通 空间可达性 边际增值效应
潘海啸 魏川登 施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16
2017-06-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