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间质瘤一例
上消化道出血是普外科常见急症之一,而临床上首选的辅助检查是胃镜,外科医生鉴别诊断时主要考虑溃疡病和门静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如果胃镜检查未发现食管曲张静脉,胃腔内无肿瘤迹象,通常考虑溃疡病引起的出血,这也是本病例初诊时误诊的主要原因。近年,随着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对胃肠间质瘤(GIST)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广大群众以及一些基层医院对本病认识不足,在处理GIST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时容易误诊。目前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发生率仍较低,仅占全部GIST的3%-5%,以球部和降部多见,水平部及升部罕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部不适、隐痛、黑便、腹部包块、肠梗阻、消瘦以及穿孔导致的腹膜炎,肿瘤较小时可无症状。 GIST的内镜检查通常表现为突入肠腔的球形或半球形粘膜下隆起,对于腔内生长的间质瘤诊断性较好,但对外向性生长的间质瘤诊断准确性差,建议在诊断十二指肠降段出血时,应在胃镜检查的基础上追加超声内镜检查或腹部增强CT检查,以防漏诊。十二指肠GIST的手术方式有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只要肿瘤直径≤3cm,不累及壶腹部,均可以局部切除,切缘1 cm左右足够。手术方式一般不推荐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间质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直径、核分裂像及肿瘤是否破裂,而不是外科手术方法。在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应保证RO切除及手术安全。总之,在诊断十二指肠出血时,不要局限在溃疡病出血,要开拓诊断思维,特别是不要遗漏十二指肠间质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十二指肠间质瘤 消化道出血 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金殷植 房学东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 13003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
2017-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