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疝学会造口旁疝分型(2014年版)解读
目的:解读2014年版欧洲疝学会造口旁疝分型. 材料和方法:2011年2月EHS组织一次共识会议,应邀的PH专家共同评估了现有的PH分型,就分型的原则达成共识. 结果:根据疝的形态和疝内容物,与会专家区分出4—5个PH的亚型,这些亚型代表了造口的不同病理表现:真正的疝(有疝囊和疝内容物);造口粘膜脱垂;造口肠袢突出于皮下.PH分型如下:Ⅰ型:PH≤5cm无cIH;Ⅱ型:PH≤5cm有cIH;Ⅲ型:PH>5cm无cIH;Ⅳ型:PH>5cm有cIH;P代表初发PH;R代表复发PH. 结论:EHS委员会组织的专家代表提出这个新的PH分型,弥补了EHS关于腹部疝分型中缺失的部分,由于方法简单而且各亚型的界定明确,将有助于疝外科医师对PH进行全面正确的了解.
造口旁疝 临床分型 技术标准
王平 叶静 高国栋 黄永刚 张方捷 吴浩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浣纱路261号 31000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
2017-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