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慢性缺血性疾病溶栓治疗的争议与规范化实施
传统观念认为: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被药物有效溶解.这个“一定时间”被称为溶栓时间窗.那么超过传统的溶栓时间窗后,对于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还能进行有效溶栓吗?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在肢体慢性缺血性病变部位处,有血管内膜损伤、管腔狭窄、以及相伴的动脉硬化等疾病,因此有发生血栓的条件和基础.那么是否可以建立如下假说:在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中.无论何时在病变部位都存在着血栓,血栓的形成遵循着机化、再通、再形成的规律,并持续而缓慢的进展,已机化陈旧的血栓可被视为稳定性血栓,而新形成血栓被视为不稳定性血栓.这样就为局部置管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溶栓的目的是消除不稳定血栓,为进一步的腔内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
下肢动脉慢性缺血性疾病 溶栓治疗 溶栓时间窗 规范化管理
张福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
2017-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