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分类诊疗-218例报告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分类诊疗的效果. 方法:对2013年-2015年就诊资料完整的218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基础数据、影像、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和效果,并采用X2检验分析三种不同类型肉芽肿性乳腺炎棒状杆菌阳性率及高泌乳素血症比率的差异效果. 结果:均为育龄非哺乳期妇女,平均年龄为33.5岁,平均退乳后3.6年发病,其中64%有不同程度哺乳障碍史.97.6%的患者表现为乳腺癌样的巨大肿块.从临床影像学方面,不规则肿块、皮下脓肿形成为该疾病的最常见表现.29.5%的病理报告显示大范围的微脓肿及坏死的肉芽肿性炎症.类固醇激素为所有入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方式.抗生素及抗分支杆菌药物在部分病例中有不同的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平均随访时间15.8月,总复发率为12.6%,肿块型复发率最低. 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明,大部分病例对类固醇激素激素治疗后手术效果好,部分病例对抗生素或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有效.难治型病例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法,覆盖影像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外科学的多学科诊疗方法是该疾病的最佳处理方法.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临床分型 病理诊断 临床治疗
于海静 王颀 杨剑敏 郜红艺 韩旎 陈惠娴 李清华
广东省幼保健院乳腺病中心 511400 广东省幼保健院病理科 5114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
2017-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