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刺腧穴痛觉敏感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腧穴痛觉敏感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假针刺组,确定受测者头部、颈部、上肢、下肢相应的腧穴,用圆形探棒寻找痛觉敏感点,用标记笔在标出,以数字测力计检测相关穴位的疼痛阈值,针刺组在敏感点处行针刺补泻操作,假针刺组在敏感点外旁开3mm处浅刺2-3mm,不做补泻手法,均留针20min,每周治疗2次,共12次为一疗程. 结果: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各腧穴压痛阈值显著增高(P<0.05),其中角孙穴治疗后压痛阈值非常明显增高(P<0.01);假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没有下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腧穴处压痛阈值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刺腧穴敏感点能明显提高皮肤压痛阈值,从而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达到治疗偏头痛的目的;针刺腧穴非敏感点不能明显提高皮肤压痛阈值,不能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对治疗偏头痛效果不明显.

偏头痛 针刺疗法 腧穴痛觉敏感点 临床疗效

王军 徐欣 陈三三 刘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 100700

国内会议

第二十二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针灸学术流派交流研讨会、河南省针灸学会针灸临床分会2016年年会、河南省针灸临床应用及特色技术学术交流会

河南洛阳

中文

187-192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