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穴位皮肤温度研究之述评

对近50年穴位体表温度研究的文献进行复习,比较穴位和非穴位,不同状态下穴位体表温度的特点以及各种针灸、拔罐等干预因素对穴位温度的影响,并对这些研究中穴位皮肤温度表现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梳理和总结.健康人体穴位皮肤温度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穴位比非穴位体表温度高;同一条经络上穴位的皮肤温度越接近头面躯干,温度值越高;左右侧对称穴位的温度相差大约在0.5℃;不同经络上相近穴位皮肤温度相近.患病后穴位皮肤温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辅助判断.针灸、艾灸和拔罐等治疗方法均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机体代谢,使人体阴阳平衡,调节穴位温度,对疾病起到缓解或治疗的效果.穴位皮肤温度表现的特异性和规律性可能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穴位敏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今后的研究还需借助不同疾病状态和属性的研究,同时结合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采用更加敏感、客观的温度测量方法,通过实验和数学模型更加深入地挖掘穴位温度的相关规律.

针灸疗法 拔罐疗法 穴位敏化 体表温度

杨紫艺 周梦媛 汪杏 赵芸芸 陈芷枫 兰益 徐韬 赵煜 赵凌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610075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

国内会议

第二十二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针灸学术流派交流研讨会、河南省针灸学会针灸临床分会2016年年会、河南省针灸临床应用及特色技术学术交流会

河南洛阳

中文

314-323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