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这些水问题综合症并不是水利部门或者某一部门可以解决的,而是一系列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于中国的水问题.有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它作为一种生态途径,旨在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及相关生态和环境问题;它是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安全格局等理论,结合北京市、六盘水市以及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等多个案例,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源起、发展、内涵和构建方法体系,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海绵城市 水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安全格局
俞孔坚 李迪华 袁弘 傅微 乔青 王思思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北京建筑大学
国内会议
福建泉州
中文
15-29
201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