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水系营建中的”海绵城市”意匠--赣州”福寿沟”坑塘水系探研
以赣州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古代城市在利用自然水系的同时,也将构建了自身完善的城市水系.赣州福寿沟坑塘水系利用”二江合流”、”龟背地形”的自然条件,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构建了”章、贡二江自然水体——城壕——福寿沟——坑塘水体——城市竖向地形”组成的城市雨水调蓄系统,代表了古代城市防洪御涝、水资源利用的一种传统模式,所蕴含的朴素、自然的理水观念和智慧与当前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中”源头控制、小排水系统、大排水系统”的系统组成,”绿色+灰色”雨水设施以及”蓄—排”结合的雨洪控制理念和措施高度吻合.对中国目前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具有诸多现实借鉴意义.
古代城市 坑塘水系 雨水调蓄 营建规划 海绵城市
吴庆洲 李炎 吴运江 文小刚 余长洪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国内会议
福建泉州
中文
151-161
201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