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状态,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在成长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心理状态的良与差,可直接影响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的影响到以后的成长.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及状况在于,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懵懂的接受事物时期,这一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可是随着各类现代化信息的介入和家庭环境的变化,部分小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及障碍.造成上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教育、教师素质、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认知、学习,个性缺乏深刻的了解,不能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小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种种不良倾向,大多数和自我意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攻击性强等心理问题.年级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小学生 心理状态 健康教育 个性发展
路伟杰
延庆县姚家营小学
国内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换届及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99-101
201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