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的纵向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低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长期变化,检验低睡眠质量是否是抑郁症状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一年级新生2913人作为调查对象,1年内进行3次调查,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症状. 结果:3次调查结束,共1989名大学生(平均年龄18.45±0.94岁)结果纳入分析,859人(43.2%)报告了严重的学业压力,3次调查中低睡眠质量报告率分别为9.5%(n=189)、12.5%(n=248)和10.7%(n=213),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4.9%(n=296)、17.0%(n=339)和13.7%(n=273);x2检验发现3次调查中学业压力严重的学生低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学业压力一般的学生(第1次和第3次调查所有P值均小于0.001,第2次调查所有P值均小于0.05);回归分析显示3次调查中大学生睡眠质量越差,抑郁症状越高(学业压力一般的大学生OR值分别为3.93、5.08和4.07,学业压力严重的大学生OR值更高,分别为4.72、5.16和4.89);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抑郁症状受到时间变化的影响(P<0.001),低睡眠质量水平与学业压力分别对抑郁症状有主效应(P值均小于0.001),然而两者交互作用对抑郁症状发生并无主效应(P=0.067). 结论:大学生低睡眠质量是抑郁症状的预测因素,睡眠质量越差,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越高,学业压力越严重的人睡眠质量越差,抑郁症状越高,通过多种策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或可减少抑郁症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大学生 抑郁症状 睡眠质量 致病因素
张昱堃 伍晓艳 陶舒曼 张诗晨 郝加虎 陶芳标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合肥230032;安徽人口健康与优生省级实验室
国内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换届及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35-140
201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