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关系的基础研究现状及引入中医体质纬度的必要性
目前病证关系基础研究主要采用疾病研究模式,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动物模型等手段,揭示疾病背景下证候个体差异的生物学基础、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以及证候对疾病发展、转归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疾病模式下证候证候差异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因受疾病因素的影响,不足以揭示机体的个体差异,脱离机体体质研究个体化失之片面;基于目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候演变规律研究,一定程度揭示了证候的规律,但目前的模型难以兼顾动态性和个体差异性两个方面,未能体现真正的证候特性,兼具体质、疾病、证候三个维度的动物模型有待深入研究;目前开展了证候对疾病的发展、转归研究,但尚缺少疾病”发生”阶段的研究,而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土壤,可引入”体质”维度进行发生阶段的研究,完善.综上提出,突破目前的疾病研究模式,开展”体质” ”证候” ”疾病”三个维度的研究,探索体质个体差异对疾病和证候的影响,完善病证关系基础研究,可真正体现中医个体化和治未病优势.
病证关系 中医体质 个体差异
李玲孺 王济 李英帅 侯淑涓 王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7-42
2016-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