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耕作方式对黑土中钙、铁/铝氧化物及结合有机碳的影响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中钙、铁/铝氧化物及结合的有机碳的影响,为揭示耕作方式对黑土有机碳的积累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德惠市9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XRD等分析手段对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下的秋翻(MP)、垄作(RT)和免耕(NT)三种耕作方式的土壤中钙、铁/铝结合有机碳含量、不同形态氧化铁铝等胶结物质、粘土矿物组成等进行研究.结果:三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14.95~19.80g·kg-1,平均在16.98g·kg-1,表现为NT>RT>MP,钙键价合态有机碳和铁铝键价合态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27~0.5g·kg-1、1.04~1.85g·kg-1,平均0.38g·kg-1、1.36g·kg-1,占总有机碳中比例为1.61~2.53%、5.68~12.35%,平均2.28%、8.09%;铁铝键价合态有机碳含量大于钙键价合态有机碳含量,不同耕作方式中表现为NT>RT>MP;各种形态的铁铝氧化物均体现出表层土的含量高于底层,游离态>晶型>非晶型,NT高于其他耕作方式;土壤的矿物组成以伊利石、蒙伊混层矿物、蛭石为主,且表现为蒙伊混层矿物>伊利石>蛭石;伊利石的含量表现为NT>RT>MP,蒙伊混层矿物的含量表现为MP>RT>NT;不同因素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伊利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NT有利于提高土壤游离氧化铁和铁铝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提高其在有机碳中的比例,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黑土 铁铝氧化物 有机碳 耕作方式

刘淑霞 黄丹丹 高强 张晓平 高云航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11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吉林长春130118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济南

中文

382-392

2016-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