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凉山彝族小学生个人卫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凉山州彝族小学生个人卫生行为现况,探讨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 方法:自拟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地区357名在校小学生进行访谈式和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x2检验了解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在不同因素下较好率是否相同,并了解个人卫生行为好坏与患病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年级、户口、留守情况、有无弟弟妹妹及母亲职业与个人卫生行为关系的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同时对性别因素按不同年级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彝族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较好率为59.10%,三年级(OR=0.225,95%CI:0.112,0.451)、五年级(OR=0.214,95%CI:0.106,0.430)、农村户口(OR=0.302,95%CI:0.099,0.925)是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保护因素,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较差.有弟弟妹妹(OR=1.920,95%CI:1.059,3.483)是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危险因素,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较好.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三年级中女性个人卫生行为习惯优于同年级男性(x2=11.8494,P=0.001).个人卫生行为好坏与患病率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较好者腹泻患病率低(x2=11.1478,P=0.001). 结论:对凉山彝族小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应将农村、三年级、男生作为重点对象,有弟弟妹妹者更倾向于发挥榜样作用,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较好.

小学生 个人卫生行为 健康教育 彝族

翟雯雯 张素华 姚永娜 王卓 张建新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内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换届及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005-1010

201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