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初步了解苏州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对儿童进行肥胖风险评估,以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 方法:借助苏州市托幼保健管理信息平台中儿童的体检信息,从中随机抽取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共223名,采集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应用TaqMan(@)-MGB技术进行SNP多态性检测,包括LEP基因G132A位点、LPL基因HindⅢ位点和PPARG基因Pro12A1a位点.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儿童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身高体重、饮食行为习惯等信息.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肥胖组儿童父母的BMI明显大于正常组儿童父母的BMI(P<0.05).LEP基因G132A位点、LPL基因HindⅢ位点和PPARG基因Pro12A1a位点的基因分型在两组间均有差异(P<0.05).正常组的父母饮食行为习惯较肥胖组的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和肥胖组儿童在”是否与家长同桌共餐”,”是否运动”以及”进餐持续时间”这3种习惯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它饮食行为习惯上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EP基因G132A位点、LPL基因HindⅢ位点和PPARG基因Pro12A1a位点为儿童肥胖症的风险基因,针对提高和改善儿童及其父母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是预防儿童肥胖症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学龄前儿童 肥胖症 致病因素 健康教育 临床干预
刘萍 王羽 邱金丽 褚兰玲 康学军 叶侃 李晨 陈敏 宋媛
苏州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苏州,215002
国内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换届及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388-392
201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