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隐性肥胖青少年心血管代谢危险性的调查研究

目的:本研究选取”BMI正常”而体脂肪含量超标的”隐性肥胖”青少年,比较其与正常组心血管代谢指标的差异情况,为评估青少年肥胖及心血管代谢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市某所中学623名初中生进行体格检查、体脂率(PBF)测定及相关代谢生化指标检测.将BMI正常的369名初中生作为本研究对象,PBF男>20%,PBF女>25%定义为隐性肥胖,其中隐性肥胖组134人,正常组235人. 结果:隐性肥胖检出率为36.3%,其中男生为18.9%,女生为48.6%,女生高于男生(x2=34.06,P<0.05).隐性肥胖组TC、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男生隐性肥胖组TG水平高于正常组,女生隐性肥胖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均P<0.05);但在血压、血糖水平方面,隐性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肥胖组的男生高TG血症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女生高TC、高LDL-C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均P<0.05),但隐性肥胖组与正常组的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少年隐性肥胖的检出率较高,隐性肥胖的青少年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状况.因此,及早识别青少年隐性肥胖,对控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青少年 隐性肥胖 心血管代谢 危险性

王瑞凤 徐滨华 高鹏 代倩倩 张世成 单玲玲 张岩 周勇 王佳 陈素芬 孙彩虹 张慧颖 马军 王海俊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哈尔滨市中小学保健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100191

国内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换届及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413-417

201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