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阳郁论治思想探析
多种病因均可导致阳郁,李老在《升降散及临床应用》一文中总结郁热的病因病机中指出“一为邪气阻滞,二为七情所伤,三为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升降悖逆,阳郁不达而化热。”由引用原文可以看出,李老与刘氏理论完全相符。依据刘氏阳郁理论,结合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原理,提出阳郁体质之说:阳郁可由多种病邪引起,又可引起多种疾病,加之现代生活起居不规律,饮食高热量而缺少运动以及过度使用空调、滥用抗生素等原因致使阳郁分布广泛,而又多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干预,久而久之便形成偏颇体质。参考王琦教授以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为基础进行体质分类的方法,依据刘氏阳郁论治的思想,笔者将具有平素极容易“上火”,咽喉部容易红肿疼痛甚则咽唾痛,易口腔溃疡,小便黄赤,舌尖部红赤少苔;容易发热,且一般发热温度较高,平素扁桃体亦可出现轻度肿大,干咳少痰,眼部干热,胸中烦渴,多梦,睡眠不实,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象数而有力等这一类证候的人群命名为“阳郁体质”,以期将其与湿热体质、阴虚体质有相似症状易混淆而鉴别开来。刘氏阳郁理论在对“阳郁体质”的成因、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阐述,故对刘完素阳郁论治思想的研究和分析,可进一步完善“阳郁体质”理论。
中医生理 阳郁体质 湿热质 阴虚质 刘完素
侯献兵 王丽伟 张伟 赵辉 闫文娜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 滦县卫生局 遵化市西三里乡卫生院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世界中医多功能套针学发展论坛
北京
中文
89-93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