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北朝至清代中医膏方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对膏药的制作作了详尽的说明,提出以治病的需求来确定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理论,较详细地阐述明了制膏的几大要点:首先尽量浸取药的有效成分,煎煮时间相对要长,并用猪脂为粘稠收膏剂.另外还指出,若膏剂在内服同时可以外敷的话.可将制膏的药渣用来外敷病处,以尽药力而不浪费.这些论述可以说为现代制膏工艺奠定了基础.清代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滋补养生,用膏方补养之风盛行于世。晚清的((张幸青医案》中列有膏方专卷,反映了当时膏方的盛行和医家对其重视的程度,为膏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医膏方 制作方法 有效成分 历史演变

丁树栋

山东省诸城市精神卫生中心,262200

国内会议

第七届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

昆明

中文

403-403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