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隔姜灸、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隔姜灸、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国内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年限均从期刊创刊至2016年06月.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估,筛选出合格的文献,用revman5.3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1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645例.(1)有效率:热敏灸VS西药配合针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0,95%CI(1.16,1.70)”;温针灸VS针刺,1项RCT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0,95%CI(1.09,2.06)”;温针灸VS牵引,1项RCT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2,95%CI(1.05,1.65)”;牵引配合温针灸VS牵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2,95%CI(1.13,1.55)”.(2)显效率:热敏灸VS传统悬灸,3项RCT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1.89,95%CI(1.21,2.95)”、”RR=1.69,95%CI(1.22,2.35)”、”RR=1.56,95%CI(1.04,2.32)”;热敏灸配合针刺VS传统悬灸配合针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90,95%CI(1.87,8.11)”;热敏灸VS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3,95%CI(1.13,2.33)”;温针灸VS针刺,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9,95%CI(1.07,2.69)”;温针灸VS牵引,2项RCT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1.87,95%CI(1.23,2.83)”、”RR=1.39,95%CI(1.15,1.66)”;牵引配合温针灸VS牵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0,95%CI(1.01,2.53)”.(3)JOA及VAS: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4)5项RCT描述了治疗中无不良反应. 结论:热敏灸、隔姜灸、温针灸与其对照组相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优势,但纳入的文章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结论的可靠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热敏灸 隔姜灸 温针灸 临床疗效
付勇 宣逸尘 黄辉 邓威 熊俊 章海风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3300062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江西南昌330004
国内会议
2016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外治方法技术学术大会
济南
中文
178-183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