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针对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与P300的相关性. 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D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耳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耳针组选用无菌掀针,取耳穴心、肾、皮质下,西药组采用尼莫地平灌胃,30天为一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分别在造模后第4天、30天、60天时,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和P300.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学习记忆成绩下降(p<0.01)、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p<0.01);造模后30天、60天,模型组P300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进一步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耳针组、西药组学习记忆成绩提高(p<0.01)、神经行为学评分下降(p<0.01),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上升(p<0.05),而耳针组与西药组之间差异不明显. 结论:P300对VD的早期诊断和判定病情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耳针是治疗VD的一种有效方法.
血管性痴呆 耳针疗法 临床疗效 事件相关电位P300
张庆萍 张媛媛 井杰 马子荣 张校军 张风云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国际针灸推拿技法演示暨2016腧穴耳穴应用与针灸教育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1-26
2016-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