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成功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变化及其预测因素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0)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及其可能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成功介入治疗的48例CTO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9-12个月应用超声心动评价心功能情况.根据心功能变化分为改善组共29例和未改善组共19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冠脉病变及侧枝循环特点及心功能变化的预测因素. 结果:改善组和未改善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8.8±7.5)%、(54.8±6.8)%和(49.1±6.7)%、(50.8±6.2)%,改善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8.6±6.1)岁比(61.4±10.3)岁,P<0.01;两组患者心绞痛病程分别为(110.7±29.6)周比(198.7±42.9)周,P<0.05;两组患者术前NT-proBNP水平分别为(230.2±358.3)比(403.9±681.1)pg/ml,P<0.01;心功能改善组侧枝循环较好(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轻(p=0.031,OR=0.913,95%CI:0.769~0.985)、心绞痛病程较短(p=0.010,OR=0.938,95%CI:0.893~0.984)是心功能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本研究显示经介入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的CTO患者年龄较轻、心绞痛病程较短、术前NT-proBNP水平较低、侧枝循环较好.年龄较轻及心绞痛病程较短对术后心功能改善有独立的正向预测作用.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介入治疗 心功能 临床疗效
于洁 陈晓杰 李宁 黄超联 杨大为
100102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第三届国际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大会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规范化治疗研讨会
南宁
中文
473-480
2016-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