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子提取物抗溃疡性结肠炎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估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Paliurus ramosissimus,EAEPR)抗炎作用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影响. 方法:灌胃给予EAEPR0.8、1.6、3.2g/kg,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评价其抗炎作用,给药周期分别为3d及7d.以3%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溶液自由饮用7d复制实验性小鼠UC模型,自饮用DSS溶液当天开始灌胃给予EAEPR,剂量同上,连续7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并进行结肠炎疾病指数(DAI)评分;第8d眼眶采血后脱颈椎处死动物,测定结肠长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EAEPR各剂量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形成;1.6、3.2g/kg给予能改善实验性UC小鼠一般状况,抑制体重降低和DAI评分增高,并能显著改善肠道水肿和肠道组织损伤,减轻炎细胞浸润,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 结论:EAEPR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DSS所致实验性小鼠UC病变严重程度,其作用可能与下调TNF-α等炎性因子分泌有关,是一种潜在的UC治疗药物.
马甲子乙酸乙酯提取物 溃疡性结肠炎 抗炎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
余悦 白筱璐 雷玲 王李晋 华晓萍 李东晓 徐超群 张毅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610015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药创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286-290
2016-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