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泻南补北”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泻南补北”法首见于《难经·七十五难》,经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东方代表肝木,西方代表肺金,南方代表心火,北方代表肾水.东方实,西方虚,即肝木实,肺金虚,是一种”木实侮金”的反克表现.治疗时应泻心火,补肾水,通过泻南方心火、补北方肾水达到夺肝母之实、滋肺母之虚的目的.“泻南补北法”在于辨明脏腑经络之间的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能够指导针灸治疗合理选穴,对于内科治疗也能够指导其合理的选药配方,从而达到损有余而补不足,协调阴阳平衡的目的。此法充分的发挥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这一治疗原则,泻南即泻心,但补北却非补土,而是补水平金。既不需与肝气相抵,又不惧肝火克,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实乃“补母泻子”的点睛之笔。虽然泻南补北法本意指治疗肝实、肺虚的病症,需要用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来治疗,但在各医家的运用过程中延伸为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指导下的“扶弱抑强”原则。因此泻南补北法不仅仅局限于治疗心肾不交之证,凡属肾虚心实的病症都可运用这一法则,临床上应该谨守病机,灵活运用此法。目前,对于此法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研究还较少,值得各医者进一步地运用和探讨,以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为患者减轻病痛。
针灸学 泻南补北法 临床应用
熊燕 武平 白玉 廖晨希 代静杨 周旻庆 黄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国内会议
四川泸州
中文
262-265
201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