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立”安全城市”的建议
城市面对的灾害,最严重的是洪涝、地震和干旱型缺水,以及人为因素导致成灾.一是城市洪灾,最严重的莫过于”大水灌城”.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面积的高层住宅、硬化路面,取代了水面、耕地、林地、草地.城市的地下空间,如下凹式立交桥,成为新的积水场所.每逢汛期发生洪水围城现象,网民们称之为”开启看海模式”.总结2016年不少城市惨遭水淹的教训,灾后恢复重建时受灾市的’市委、市政府应按照以上“十条”标准整改,正象李克强总理所说,“内涝反映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切实寻找水淹的原因,一条条找到解决的方法,确定责任人,制定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没有把“城市防灾”列入的,应当加以纠正。全国还有一半的城市没有设计抗震防灾规划,我国城市建设速度较快,有的新建项目仍处于防灾不适宜地段,造成公共绿地等防灾资源被侵占。改变重形象工程而轻基础工程,重地上而轻地下的弊端,不少城市防灾设施仍按部门配置,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统筹和协调,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要统筹城市分散的防灾体系和资源,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坚韧安全的城市。
城市灾害 防灾策略 安全管理 资源配置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0-194
201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