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提高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男,35岁.因被三轮车撞到,突发脐周持续性绞痛2小时就诊.腹痛剧烈,呕吐,呕吐物有血丝,无头晕头痛,未排便,有肛门排气.既往有血脂偏高.查体:T36.2℃,P105次/分,R25次/分,Bp84/68mmHg.痛苦面容,四肢湿冷,房颤心律,肺部未见异常,腹部稍胀,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壁轻度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不明显,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尸检结果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导致死亡。缺血性肠病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可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及缺血性结肠炎(IC),以IC最多见.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流减少均可发生本病.可采取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腹部血管超声、腹部CT及CTA、内镜检查等措施进行诊断。

缺血性肠病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误诊防范

侯义林

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国内会议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江苏镇江

中文

107-115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