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晚近桐城派《孟子》文法研究

《孟子》的文学成就长期以来被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掩盖,尽管唐宋古文家如韩愈、苏洵等人也从中汲取创作养分,但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至明清,学者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儒家经典,经学逐步走向文学.然这种转变在《孟子》还不太明显,以致清初唐彪感叹举世读是书者”但求其义理,不于其文辞细加揣摩”的现状,并呼吁说:”若将其佳者,拣数十篇录为一册,殚心揣摩,则必有以造其微者.”不过这种倡议并未得到太多的回应,道光以前,也只有牛运震《孟子论文》、康濬《孟子文说》等几部评点之作.但晚清民国初年,桐城派于《孟子》文法颇感兴趣,先后出现了方宗诚《论文章本原·孟子》、吴闿生《孟子文法读本》及姚永概《孟子讲义》等三部专书.考虑到方宗诚为姚永概之师,而姚永概也曾为吴闿生授文,则这三部著作的相继问世有一定的师承关系(在时间上吴著早于姚著完成).它们于晚清民初这一时段集中出现,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 《孟子》 创作手法 晚近桐城派

潘务正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桂林

中文

58-62

2016-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