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服药强迫障碍患者的大脑白质异常:认知行为治疗前后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以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为指标,比较强迫障碍患者大脑白质完整性的特点及认知行为治疗前后大脑白质完整性的变化,并研究及其与OCD症状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神经机制;探寻预测认知行为治疗强迫障碍疗效的脑影像学指标,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纳入23例未服药的强迫障碍患者与23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被试进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的磁共振扫描。采用耶鲁一布郎强迫量表(Y-BOC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临床症状。用DTIstudio2.41软件进行DTI数据处理及FA值的计算。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OCD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FA值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OCD患者CBT治疗前后FA值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OCD患者异常FA值的脑区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23例OCD患者完成了22次CBT治疗及两次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其Y-BOCS的减分率均>35%,全部有效。与正常对照比较,OCD患者胼胝体FA值减低,左侧的眶额回和双侧的枕叶FA值增加。经过有效的22次CBT治疗后,OCD患者左侧的眶额回和双侧的枕叶增加的FA值降低,而胼胝体减低的FA值增加。眶额回和胼胝体FA值的变化与强迫症状的评分有相关性。 结论:强迫障碍患者存在白质完整性的改变,眶额回和脐服体是OCD发生的关键脑区;经有效的CBT治疗后,这些白质完整性的变化可以发生逆转,认知行为治疗很可能是改变了患者大脑白质的结构或功能,进而引起大脑功能的改变,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眶额回和胼胝体的白质完整性的变化可以作为预测CBT治疗OCD疗效的指标之一。
强迫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大脑白质完整性 扩散张量成像
仲照希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55-255
2016-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