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的早期变化规律:基于结构MRI及DTI的证据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疾病,围绕其病因及发生过程有多种解释,其中神经发育假说与神经变性假说颇受关注,但目前仍饱受争议.本研究拟应用结构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索超早期及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脑灰质及白质变化特点,从而揭示精神分裂症早期的脑影像学变化规律. 方法:共入组16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19例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应用西门子3TMRI分别采集了被试的3D结构像及DTI图像。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分析了灰质体积,应用FSL分析了白质的FA值。 结果:(1)分裂样精神病与健康志愿者的比较:右侧海马的灰质体积缩小,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颞上回灰质体积增大;两组白质的F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2)精神分裂症与健康志愿者的比较: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右侧颖中回及楔前叶、左侧枕下回等脑区的灰质体积缩小,左侧颞叶灰质体积增大;双侧扣带回,右侧岛叶皮质下白质、楔前叶及额上回等脑区的FA值降低,双侧颞叶梭状回,右侧额叶内侧及颖上回,左侧颖上回及海马旁回等脑区的FA值增高。(3)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比较:右侧颞中回及楔前叶、左侧颞中回、扣带回及中央前回的灰质体积缩小,小脑的灰质体积增大;右侧枕叶及丘脑上辐射等脑区FA值降低,双侧颖叶梭状回及小脑,左侧楔前叶等脑区的FA值增高。 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脑灰质与白质均是连续而逐步发生变化的过程,支持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变性假说。在精神分裂症的超早期阶段(分裂样精神病),右侧海马是唯一出现体积缩小的脑区,而脑白质未见明显异常,支持右侧海马体积缩小是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
精神分裂症 脑结构 早期变化规律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项琼 王颖婵 朱殿明 梅力 卓恺明 陈天意 宋振华 江开达 徐一峰 王征 刘登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 中科院神经研究所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317-318
2016-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