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次压缩性骨折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与手术椎体再压缩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本院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65例患者,其中再发椎体压缩11例(A组),未再发压缩54例作为对照(B组).术后65例患者随访3~12个月,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椎体前缘椎体高度,手术前、后第1天,术后3月、9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骨折节段数目、年龄、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以及术前骨密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节段的位置及存在”裂隙征”情况方面比较,再骨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椎体”裂隙征”可能是手术椎体再压缩的重要因素,应仔细观察和随访,及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手术椎体再压缩性骨折 病理机制 裂隙征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 椎体后凸成形术

赵继荣 王兴盛 赵宁 邓强 朱宝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20

国内会议

第二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

兰州

中文

244-248

201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