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教授治疗肩周炎临证经验总结
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是一种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常见疾病,其病理被认为是炎症和纤维化的进展。临床以肩部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疼痛每于夜间加重,严重时可影响睡眠。本病归属于中医“肩痹”、“漏肩风”范畴,又称“五十肩”、“肩凝症”,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以体力劳动者较为多见。西医治疗上,在缓解疼痛方面,多以口服抗炎解痉镇痛药物等对症治疗以要求较高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方法多样且疗效确切,如中药辩证口服、针灸、小针刀、穴位注射、手法松解等。刘军教授在本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时运用中药辩证施治,配合针刀疗法、穴位注射、理筋手法及功能锻炼等进行治疗,刘教授认为,在肩周炎的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年龄、病史及发病缓急进行初步诊断,再根据查体、辅助检查进行确诊,切不可将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都诊断为肩周炎;在治疗过程中,应时刻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同时配合理筋手法及穴位注射或针刀治疗。临证时穴位注射或针刀治疗选其一即可,对于肩关节周围可触及明显条索样粘连的患者宜选用针刀松解治疗,对于肩关节周围可触及硬结、明显痛点的患者宜选用穴位注射治疗。对于长期肩关节活动受限,保守治疗欠佳的患者,可应用静脉全麻下手法松解或肩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进行治疗。
肩周炎 发病机制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刘军
黄和涛 潘建科 洪坤豪 谢辉 梁浩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骨科,广东广州510120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成立大会暨名医经验与传承方法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5-60
201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