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病的用药特点
刘尚义教授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一批贵州省名中医、第二届”国医大师”.对于肾病颇有研究,强调”其标在肺,其治在脾,其本在肾”.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刘尚义教授治疗肾病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通过研究数据分析统计,探讨刘老治疗肾病的常用药物、药物组合等用药规律.这也正是循证医学在中医学诊疗和传承中的生动体现.这种数据挖掘分析模式在师承教育中的运用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也必将促进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师承教育的传承质量.可以发现刘老在治疗肾病的用药中,莪术的使用频率高达到90%以上,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其苦泄辛散温通,即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散瘀,消癥化积,行气止痛,用于癥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寒凝所致的诸般痛证。《本草征要》言:“气刘老认为肾病在治疗方面当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其治疗大法。认为肺、脾、肾三脏以及三焦对水液的代谢功能失调是肾病的主要病机。肾病的不同临床症状均可由脾肾阳虚,水邪泛滥、痰浊内蕴、湿热中阻、气阴两虚等导致,且多数肾病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均有湿热症状。临床上刘教授多采用化瘀、泄毒、滋阴、化痰、温阳、涩精、通淋导浊等方法治疗,应付自如。刘老指出:“阳邪之至,害必伤阴,五脏之伤,穷必归肾”。不要等到图穷匕现才重视肾。疾病在开始发生的时候就要固护肾气。刘老推崇张景岳的理论:认为元阳即是元气,是无形之火,神机性命是也;认为元阴即是元精,是无形之水,是天癸;认为化生精气的元神也就是元精元气。强调了人体阴阳水火的平衡协调,且人体的阴阳水火本来就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一旦摄生不慎,则易发生虚损疾病。刘老特别注重调补肾阴,常引用朱丹溪“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说法。刘老在治疗肾病的过程中,不拘于一家之说,重视审证求因,标本兼顾。
肾病 发病机制 中药药理 临床疗效 刘尚义
唐东昕 杨柱 吴慧 吴曦 郭斌 王镜辉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0700;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成立大会暨名医经验与传承方法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45-152
201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