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贾斌教授治疗哮喘的用药规律
哮喘在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的疾病,常以呼吸困难、喉间痰鸣有声、咳嗽、咳痰、甚则张口抬肩、动则加剧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病机大多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肺气郁闭、痰涎壅塞、气因痰阻和肺气升降不利.本课题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贾斌教授治疗哮喘的用药规律,对其中的144首方子进行分析和总结,共涉及156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大于31的前10味药为炙甘草、炒莱菔子、盐南葶苈子、炒紫苏子、茯苓、炒芥子、姜半夏、炒苦杏仁、炒白果仁、化橘红。而在此10味药中,大部分药物都进行了特殊的炮制,其目的有三:其一,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其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经此炮制后可缓和药性,固护脾胃;其三:“肺为娇脏”,药物经炮制后可抑制其燥烈之性,以防更损伤肺气,加重病情。并且,分析以上10味药我们可以得出:贾斌教授常以二陈汤与三子养亲汤加盐南葶苈子为基础治疗哮喘病证。二陈汤为祛痰之基础方,方中姜半夏、化橘红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炙甘草调和众药,诸药合用,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以痰多脘痞者较宜;三子养亲汤中炒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畅膈,炒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炒莱菔子消食导滞、降气祛痰,加盐南葶苈子,四药和而用之,可使气顺痰消,食积得化,咳喘自平,以痰涌气急者较宜;两方也可合用,同治痰湿。注重化痰理气,燥湿健脾以绝痰生,同时恢复肺宣发肃降之性:辨症与辨证结合,善于针对寒、热等不同的兼邪分证而治;在治疗过程中,又注重顾及本脏的特性,用药寒热相适,升降相合,遣方性质平和,以免攻邪伤正。同时据哮喘的发病特点,尤重“发时治标”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哮喘病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治疗哮喘的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哮喘 发病机制 中药药理 临床疗效 贾斌
吴向明 张燕丽 程超超 李文亚 余刚 朱克强 韩琦 李娟 贾育新 梁永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730000 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730000;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00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成立大会暨名医经验与传承方法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36-246
201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