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范吉平教授治疗头风病用药规律研究

范吉平教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师从中国2位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及王永炎教授,主要从事中风病、痴呆等脑系疾病的临床基础及新药开发研究.头风病是临床脑系常见病,以慢性发作性头痛为主要症状,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本病发病率高,久治不愈,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痛苦,属功能性致残疾病的范畴.范吉平教授融合中医经典理论与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对头风病治疗的独到见解. 范教授认为,头风病的证候要素以风证、血瘀证为主。本研究的处方药物频数分析显示,头风病处方最常用的药即为风药与活血化瘀药。风药的观点始于张元素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将药性味薄轻清、发散上升的药物归为“风升生”之类。现代的观点认为,风药即为一大类治疗风证的药物。其中,川芎、白芷、蔓荆子、藁本等属祛风药,全蝎、蜈蚣、地龙等属搜风药。范教授认为头风与“风”密切相关。风证为内风,起病则多由外风诱发,气机失调是发病的始动因素。风病头痛剧烈,反复发作,遇风邪则易触发或加重,作止无常,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征。头风属头颅疾病,“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居于人体最高位,“高巅之上,为风可到”。风药气味辛香,宣达郁结,契合气机不畅的病机,且无论内风、外风皆可用之,根据范教授临床辨治头风病的经验,气机失调是发病的始动因素,络脉气血不通是其病机关键,主要的证候要素为风证、血瘀证,临床治疗擅用风药,重视虫类药的运用,常配伍安神定志之品,数法并举,综合调理。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数据的关联与融合,有效总结名中医经验,启迪青年医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头风病 发病机制 中药药理 临床疗效 范吉平

王一战 苏芮 王玉贤 韩经丹 范吉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100040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成立大会暨名医经验与传承方法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55-262

201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