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针法临床应用心得
运动针刺法的特点在于针刺期间注重患者守神。凡针刺期间配合运动的方法,均属本法范畴。因其强调医者和患者配合互动,故又称互动式针刺法。一般颈、腰、腿等部位以屈伸、旋转为主;眼、口腔、咽、肛门等部位以其生理活动为主,如吞咽、叩齿、缩肛等;脏腑或胸腹部疾患则以胸或腹式呼吸为主。无论何种活动方式,速度均应由慢渐快,幅度由小见大。该法的选穴原则:因本法要求活动相关处,故取穴以远道取穴为主。一般是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病在中,取之外。也有学者认为运动针法的内涵是在针刺的同时或在针刺之后或在针刺之前运动患部。笔者认为针刺同时配合运动更符合临床实际。针刺疗法与运动疗法联合应用或配伍应用,二者相辅相成,产生协同作用或增强作用,该法对急性疼痛及急性功能失调性疾病具疏通经络,缓解痉挛,促进代谢,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运动功能,迅速缓解疼痛及解除症状的作用,临床可以推广应用,造福患者。
运动针法 功能恢复 临床应用
张爱军 陈峰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314001
国内会议
浙江衢州
中文
139-141
2016-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