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教授辨治中风后胃肠功能紊乱学习心得
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是指中风后出现腹胀、胃痛、呃逆、嗳气、呕吐、便秘、纳差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发生率很高,不仅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甚至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增加死亡率.随着对脑与胃肠相关性的研究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是减少中风及其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张伯礼教授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为认可的疗效,并非常注重中风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防与治。张老师在临床治疗中,对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总体防重于治,有前瞻性,以获得良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在治疗上,重视清化痰(湿)热、益气健脾、顾护阴津,根据病程阶段和证候特点的轻重缓急,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同时,中风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气虚不能行津化液则聚生痰饮,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气虚、阴虚证候逐渐明显,适时补虚治本亦当并驾齐驱。
中风 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分型 临床治疗 张伯礼
周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3-15
2016-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